一提起廖月琴,就容易联想到“美好”这个词。不是因为她生于名门望族、家风不俗,也不仅仅因她才貌双全、秀外慧中——她的美好是体现于她的精神和品质中的。她用她的独立、努力、坚韧和善良,告诉我们一个美好的女子应该是什么样子;她用她如电影般精彩的一生,为自己的人生做注解聚富配资,为他人的生命添希望。
廖月琴出生于1911年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小岛。虽然身处历史洪流风云变幻的年代,但得益于家族强大的势力和巨额的财富,她从小伴着美丽的蓝天大海无忧无虑、自由自在的成长。由于家中世代行医,廖月琴从小便被各色药品环绕,也见惯了各种各样的病人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她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,立志学医治病,救助他人。
凭借良好的天分和刻苦的学习,廖月琴考上了著名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,并选择了高级护理这一专业。在那个年代,这是很稀奇的事。很多人都戏言,“哪有千金大小姐当丫鬟伺候人的呢?”就连家里开明的长辈也甚是不满,怒斥她不像话。可廖月琴一点也不退缩,也不介意他人的闲言碎语。
展开剩余72%正所谓医者仁心,她从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也不觉得生命有贵贱,既是医者,履行自己的职责便是了,哪有什么“应不应该”、“像不像话”。于是廖月琴毅然收拾行装北上求学,以自信和果敢的姿态开启自己的医学旅程。
在北京,廖月琴不仅得偿所愿,在医学的海洋中甘之若饴、孜孜不倦,还开启了一段甜蜜的恋爱。她和她的同学钟世藩因是同乡而亲近,又因志同道合而相知、相爱,最终在她23岁最美的年华步入婚姻。
钟世藩自幼贫苦,甚至到寄人篱下的境地,他与廖月琴的家世差距之大犹如云泥,在那个尤其注重门当户对的时代是不被祝福的。可廖月琴如选择专业一般再一次“任性”——她清楚地知道,她爱的是钟世藩的人品、才学,而不是无法选择的出身命运。为了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,也为了证明自己,廖月琴不再接受家中的经济支持,开始自食其力,靠自己生活。
廖月琴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,她和钟世藩共赴美国深造,成为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,回国后也继续在救人治病的同一战线奋斗拼搏。尽管生活清贫,但二人都将对方视作自己的“灵魂伴侣”,彼此关爱,互相尊重,过着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。
1936年,他们的孩子钟南山出生了。这时中国的时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,廖月琴一家三口不得已从南京颠沛至贵阳,日子也比之前艰难许多。
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廖月琴也努力让生活过得多姿多彩。她对儿子的人格教育极为上心,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钟南山建立三观、树立榜样,为他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呼吸病学专家、工程院院士奠定基础。
新中国成立后,廖月琴夫妻二人一同到广州中央医院任职,廖月琴以其丰富的从医经验和学识担任肿瘤科副院长。尽管已经到了“知天命”的人生阶段,但她依旧求知若渴,主动参加夜校补充自己的肿瘤医学知识,不让自己有一丝一毫松懈的机会,她的拼搏也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。
遗憾的是,这个美好的生命于56岁时戛然而止。特殊时期,由于有海外留学的经历,廖月琴受到了残酷的批判,她不愿受辱,悲愤赴死。
回看廖月琴的一生,真真是除了爱人、救人,别无其它。她的一颗心,永远纯粹、自然、饱含深情和善意。她以清醒独立的头脑武装自己,以满腹医学知识救助他人,这样的女子即便放在今天这个时代,也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和美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钱投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